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科作物

沈阳药科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1-1-28 17:27:57 人气: 标签:沈阳药科大学图书
导读:徐凤翔,男,汉族,1962年10月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原任沈阳市人民党组、秘书长,2018年8月任沈阳…

  徐凤翔,男,汉族,1962年10月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原任沈阳市人民党组、秘书长,2018年8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委员、常委、。

  侯延林,男,1968年8月出生,宁晋人,汉族,中员。1991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8月任民政厅工作人员,1996年2月任民政厅副主任科员,1999年2月任民政厅主任科员,1999年11月任委办公厅文电处主任科员,2001年12月任委办公厅秘书处正科级秘书,2003年3月任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级秘书,2005年8月任委办公厅秘书处正处级秘书,2010年10月任委巡视机构正处级巡视专员,2011年12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副。

  程卯生,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固阳人,1985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制药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学系,获药物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获沈阳药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88年7月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访问学者两年,1998年晋升研究员, 2002年任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任校长助理兼国际交流处处长,2010年11月任副校长。

  兼任学术职务:亚洲药物化盟理事,亚洲药学院联盟理事,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十三届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评审专家库,教育部“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日本京都药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药物化学》执行主编,《中国药学》、《药学学报》等八种专业期刊的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抗消化性溃疡和抗哮喘药物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创新药物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新药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励基金、青年教师基金和高等学校教师基金以及科技厅、沈阳市科委资助项目30余项。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6个、四类新药证书2个、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0项,另有5项专利提交了申请。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励7项。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14部,曾讲授硕士研究生课程《药物化学专论》和《组合化学》,本科生课程《药学概论》、《药物化学》、《现代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45人。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优秀专家、产学研联合工作先进工作者、沈阳市教育系统岗位标兵、沈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称号。

  1984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化学制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英国大学访问学习。

  1987年8月留校任教,1998年被聘为副教授,2001年被聘为教授。2004年12月—2011年3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3月以来任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11年12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

  兼任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抗感染药物小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药学会第八届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药物化学》、《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现代药物与临床》编委,沈阳药学会第十届理事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

  宫平教授致力于抗感染及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所主持的N-取代-5-羟基-1H-吲哚-3-羧酸酯类新化合物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类化合物抗乙肝病毒活性,先后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科技专项资助。主持研发的抗乙肝病毒的一类新药—盐酸艾咪朵尔,获SFDA颁发的药物Ⅰ/Ⅱ期临床试验批件、两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项国际PCT专利,并已获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专利。指导硕士研究生86人,博士研究生28人,发表论文近130篇,其中SCI收载65篇,编写《药物化学》教材两部。

  宫平教授是“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入选“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第三届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称号、第七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冯玉竑,女,1971年3月出生,辽宁盖县人,汉族,中员,副研究员,1993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中药制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4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3年8月任沈阳药学院中药系员,1994年8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学生处干事,2001年11月任沈阳药科大学组织人事部副部长,2006年12月任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党委,2010年6月任沈阳药科大学组织人事部部长,2012年12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常委、组织人事部部长,2016年12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女,汉族,1965年4月生,1987年11月参加工作,1993年2月加入中国,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硕士学位,曾任盘锦市党组、局长,盘锦市管理所(兼),2018年1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委员、常委、纪委。

  宋少江,男,汉族,1970年12月生,1997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5月加入中国,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曾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无涯学院院长(兼),2018年8月任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沈阳药科大学1931年始建于江西瑞金,前身是在中国和毛领导关怀下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1934年,学校跟随红军长征,在两万五千里征途中历练,边走边学,边学边战,“马背上的药箱”与光荣传承至今,为祖国事业和药学事业发展培养了十多万名药学专门人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143.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4.9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文化)校区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9万平方米;铁西校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南校区(高新区)占地面积12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3万平方米。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社科与文体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亦弘商学院11个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2768名(博士445、硕士2323)、本科生8093名、函授生4667名。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在1149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596名,其高级职称149人(教授146人),副高级职称219人(副教授209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药学学科评议组1人(召集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中科院“百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教育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领军人才1人,优秀专家12人,攀登学者6人,特聘教授2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1人,优秀教师4人,教学名师2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1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4人、教学名师1名,青年拔尖人才9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3个。

  学校始终以医药及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突出药学学科优势、药学教育主线,适度拓展本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药为主,跨医、工、理、管、经5个学科门类10个专业类的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共设置21个本科专业,5个本专科专业。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5个专业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等8个专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1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2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各类示范专业和试点专业等31项,省级各类精品和示范课程48门,省级各类实践教学项目33项,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34部。获得国家级教学4项、省级40项。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的院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药剂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获批“国内一流”建设高校,药学、中药学两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学校学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根据第三方评价2020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在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中排名1814位,进入世界前0.276%。3个学科稳定进入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科进入全球0.756‰,世界排名71位。USNEWS2020年全球大学专业排名中,我校药理学与毒理学科排名世界第98位、国内第9位。我校主办8种学术期刊(英文刊4种,中文刊4种),期刊种类齐全,梯发展。其中,英文刊《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是国内唯一被SCI收录的药剂学期刊,位于药学类JCR Q1区,已跻身于国际顶尖强刊之列,中国科协梯队期刊类资助。另外3种英文刊《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harmacy》和《Journal of Polyphenols》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中文刊《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为双核心中文期刊,办刊历史悠久,成绩显著。《中国药剂学》(网络版)和《高等药学教育研究》,也为各种不同需求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不同的个性化平台。

  学校始终“以药学为特色,注重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鼓励学科交叉与性技术创新,兼顾基础研究”的科技发展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科研方向,构建了技术研发、孵化、推广三大科技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和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建有涵盖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完整技术链的科技创新52个,其中国家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1个、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1个、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学校立足前沿科学和产业技术需求,深入开展协同协作、联合攻关,在多相脂质体、粉体学、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脑科学研究、“配体包埋式”主动靶向纳米粒等领域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2项,国家发明三等1项;向省内外医药企业转让新药证书137项,其中一类新药10个,合同额超亿元品种4个,为国家及区域医药行业、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联合地方、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共同搭建重大新药创制协同创新中心、高等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科研与科研人才的有效供给。牵头成立国家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现代制药产业校企联盟,单位近100家。

  学校面向世界、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大海外人才的引智力度,建立了1个国家级引智,每年聘请几十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或科研合作;积极拓展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海外实习建设等国际交流项目;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层次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新时期,沈阳药科大学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校党委“1,1,2,3,4”工作方针,制定了面向大健康领域,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药科大学发展目标,明确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合作为职能,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及红色基因、红色传统为文化传承,开创学校发展建设的新局面,为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更新于2020年5月)

  学校校本部地处沈阳市沈河区文化,浑河之滨,地理优越,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比邻地铁二号线,交通、生活非常便利。附近有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辽宁工业展览馆、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科学宫、北方图书城、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鞋城南塔商业区、五爱街东北批发市场、三好街电脑IT商业区、家乐福超市、药科大学邮局、各大商业银行、科普公园、青年公园、五里河公园等场所,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文化科技需求和日常生活需要等。

  学校南校区地处沈阳市与市之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是国家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被称为中国药都。国家将现代医药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也将沈本一体化产业带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作为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的战略核心之一,明确要在沈本两市接点上建设中国药都,将此作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重心,并决定举全省之力支持药都发展,用三到五年时间,在保持青山绿水、使用清洁能源、生态平衡的出发点上,建成一座基本没有空气污染、污水零排放的生态型城区,建设一座有特色、有魅力的沈阳卫星城,实现中国药都产业化与城市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使中国药都成为沈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学校也将依托国家级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成为国家级的新药研发,中国药都的国内国际医药产业链也将对学校的高标准就业产生促进作用。现校区附近在建的有药业博物馆、会展中心、中心医院、行政梦见偷东西被发现服务中心、综合楼、商贸城、星级酒店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投资总额超过80亿元。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